一條平江路,文脈貫古今。
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,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,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典型、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,被譽為“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博物館”。
2023年7月6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。在街邊一家商鋪內,總書記見到了深耕刺繡技藝30多年的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建英。
姑蘇區CIM+數字“孿生古城”平臺。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(姑蘇)分局供圖
姑蘇區CIM+數字“孿生古城”平臺項目負責人呂志才介紹:“像我們的細胞解剖,是以古城的每一幢老宅為最小的一個單元,對它進行這種DNA級別的數字化建模,相當于把古建筑從我們的物理世界搬到了我們的數字空間。”數字孿生古城從2022年啟動建設,目前已圓滿完成整個古城的數字化重構,并成功應用于各類場景。
一個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,串聯起蘇州的歷史文脈;一代代“古城守護者”接力保護古城風貌,書寫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篇章。
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期間,多次就歷史文脈的保護傳承作出重要指示。
2021年3月24日,總書記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強調,保護好傳統街區,保護好古建筑,保護好文物,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。對待古建筑、老宅子、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、尊崇之心。
2022年1月27日,總書記在山西平遙古城考察時指出,要敬畏歷史、敬畏文化、敬畏生態,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,統籌好旅游發展、特色經營、古城保護,筑牢文物安全底線,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。
2024年3月19日,總書記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時指出,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,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,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。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,這里的絲弦、高腔、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,與時俱進發展好。
讓古城“活下來”,更要“活起來”。近年來,數字化保護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讓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在數字時代得以延續、熠熠生輝。
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9978217.cn/v-146-996.html文脈華章丨沿著總書記足跡,感受古城新貌
相關文章:
唯美情感語錄摘錄04-03
母親節祝福媽媽的話01-08
實用的簡短的經典語錄摘錄09-13
初一春天隨筆09-06
2024年大班科學教育工作總結(4篇)09-16
五、租賃合同08-15
食品專業求職信11-22
施工安全生產承諾書08-27
保證書老婆08-15
心理委員競選稿09-13
教師節老師演講稿08-22
讀書心得邊城600字08-19
護士個人簡歷07-17
奇妙的聲音作文300字12-26
英語哲理故事11-04
自學作文600字10-26
科海泛舟作文07-23
長沙理工大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專業有哪些12-06
巴斯大學有哪些王牌專業?11-25
去美國高中留學,哪些高中比較好?10-24
藝術類考生的舞蹈專業可以包括哪些舞蹈10-20
給老師畢業贈言簡短06-16
六年級的觀察日記300字12-05
酒類倉儲式批發直營企業廣告語11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