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?!?。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,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。市場化配置則是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、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聚的有效方式。
中辦、國辦近日印發《關于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。其中明確,“到2027年,碳排放權、用水權交易制度基本完善,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健全,節能市場化機制更加健全,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市場更加活躍、價格形成機制更加健全”。
資源、能源問題與環境、氣候問題既相互聯系,又相互影響。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,資源相對不足、環境容量有限是我國的基本國情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”。這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,又是破解當前資源環境瓶頸矛盾的現實需要。
當前,我國已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、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、中國水權交易所,并在多地開展交易試點,有關交易制度和交易市場愈發成熟。同時也要看到,我國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進程仍面臨管理制度不完善、交易主體和方式不豐富、政策銜接和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問題。
作為我國資源環境領域的重大基礎性機制創新,《意見》從完善資源環境要素配額分配制度、優化資源環境要素交易范圍、健全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制度、加強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,著重解決“交易多少”“交易什么”“如何交易”的問題。這將有助于完善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市場,促進資源環境要素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
自然資源、環境容量等屬于公共產品范疇。將資源環境要素轉化為可量化、可交易的經濟要素,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資源環境要素優化配置,離不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所形成的合力。市場應在提高資源環境要素配置效率中發揮決定性作用。同時,還要發揮有為政府作用,積極履行公共服務、市場監管、社會管理等職責,不斷完善法規標準、監測核算、配套政策等。應當看到,制度完善和效果發揮不是一蹴而就的,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持續跟蹤研究,認真研判改革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,不斷調整優化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,也是經濟財富。讓市場更有效,讓政府更有為,推動資源環境要素暢通流動、高效配置,在全社會樹立“資源環境有價”的理念,穩定綠色發展預期、釋放市場潛力、激發創新活力,才能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“含金量”“含綠量”。(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)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9978217.cn/v-146-1086.html中經評論:用好市場機制,不斷提升發展“含綠量”
相關文章:
胃癌篩查困局有望破解:AI影像分析推動胃癌早篩智能發展06-26
深學篤行 求真務實(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)05-28
中考加油朋友圈文案06-30
情感語錄朋友圈230條03-26
經驗教訓的名言摘選01-12
每日早上好的最佳簡短問候語10-26
2024年機械技術員年終工作總結(八篇)08-09
合伙人責任劃分協議書08-27
上課保證書07-20
復活讀書筆記200字03-12
電氣公司生產實習心得08-16
《好好說再見》觀后感06-23
未知的解讀作文1500字12-23
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12-05
我為黨旗添光彩的征文10-14
造價工程師屬于什么學校01-30
工業大學有什么專業01-16
2024下半年廣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費用、繳費時間及入口(11月13日24:00前)11-01
班級三分鐘自我介紹11-09
科學校本研修計劃范文8篇08-15
嬰兒奶粉品牌廣告語07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