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高峰時段的上海市嘉定區街頭,紛繁的人流、車流、非機動車穿行交織。與現實世界幾乎同步,在網絡云端,嘉定區的每個路口、路段都有一個數字版“孿生兄弟”。通過采集車輛、行人、非機動車的速度、位置、行動軌跡等一系列數據,一張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網絡正在為交管部門、自動駕駛公交車、私家車等提供實時信息和科學決策支持。
這張“網”的背后,是一群默默探索的“織網人”。
正如智能手機帶來移動互聯網革命,2015年前后,“車聯網”概念升溫,智能汽車被認為是繼手機之后,又一個可能帶來顛覆性革命的智能終端。
正在一家互聯網大廠任高管的朱磊對這一趨勢頗為敏感,萌生了想要成立一家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想法。2017年,朱磊作為創始人,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萬如作為聯合創始人,在北京成立蘑菇車聯。
車聯網究竟是一張什么“網”?這張“網”最終能發揮怎樣的價值?當時業界尚無清晰定論,但年輕的創業團隊心里有一團火,想要為未來交通和城市需要的智慧網絡找尋一個答案。
創業之初,處處碰壁。智慧交通需要與政府合作,搭建底層網絡的基建投入較大,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很難獲得認同,幾乎每一次與政府部門談項目,業務負責人都要先進行長時間的科普講解。
一次,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不客氣地直言:“我看你們這些公司就是為了賣設備,之前搞智慧城市試點裝了那么多傳感器,最后就是弄個顯示大屏而已,沒啥用!”
面對質疑,萬如靈機一動:“那我們這次搭建一套系統,把能用的舊設備升級,新舊數據納入一起用!”這位負責人一聽,開始有了點興趣。最終,蘑菇車聯拿到了這份訂單。抓住這次機會,公司用采集到的路側數據賦能交管部門和自動駕駛車輛,讓政府看到了數據被激活的效果。
一次次嘗試后,2019年,公司收獲了順義區約7.2公里開放路段以及全部18個路口的智能網聯化改造訂單,這也是國內第一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。
除了設備研發,公司還在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統AI網絡搭建方面深耕多年。漸漸地,從一個路口、一條幾公里的道路,到一個區域,甚至一座城市,蘑菇車聯的智慧交通網鋪展到北京、上海、桐鄉、衡陽等十余座城市,自動駕駛車輛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成都等十余座城市累計安全運行超過200萬公里。
時代大潮滾滾向前,新技術不斷涌現,隨時向在前沿賽道奔跑的獨角獸發出挑戰。近幾年,端到端、大模型等技術讓單車智能發展跑出加速度。車子變得“更聰明”了,還需要費時費力費錢搭建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網嗎?業內爭論聲漸起,不少公司選擇退出或轉向。
“不是不焦慮。”萬如坦言,創始團隊也曾多次為公司的發展方向探討到深夜,但最終還是選擇堅守初心。這份堅守源于對未來發展的科學判斷。“單車智能就好像我們人類司機,即便再聰明,也會有視覺盲區,有可能判斷失誤。”萬如認為,當遇到暗夜中塌陷的高速公路、暴雨中停駐的事故車、深夜因修路設置的臨時路障等極端情況時,智慧交通網是能救命的。
如何吸引已經砸錢研發單車智能的車企繼續選擇接入智慧交通網?蘑菇車聯持續發力。過去,為了讓路側數據能夠低延時傳遞至車端,需要專門建立一條通信通道,但使用這條通道,意味著路側和車端都需要裝配相應設備。“這個錢,目前車企、車主顯然都不愿意掏。”萬如說。
怎么辦?蘑菇車聯嘗試與中國移動合作,利用5G網絡開發新的傳輸方式,同樣實現了低延時傳輸,車輛不用另外加裝接收器就能獲取道路數據,更多車企可以無“門檻”接入智慧交通網。目前,上汽、北汽、比亞迪、理想等車企均進入了蘑菇車聯合作的“朋友圈”。
獨角獸“秘笈”
潮起潮退中堅守初心
未來交通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智慧網絡?“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,我們逐步找到了答案。”萬如說。
這是一張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、能夠實現交通系統全方位智能化感知和實時推理決策的“AI網”。
在一路成長為獨角獸的探索歷程中,“堅守”二字被萬如放在了首要位置。多年創業,行業的寒冬和火熱,她都曾深切感受過。概念形成初期、新冠疫情暴發、單車智能興起,都曾讓車路協同賽道冷卻,退出者甚眾。但蘑菇車聯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斷,默默堅守。
2024年,政策紅利襲來,國家確立20個城市發展車路云試點,行業再次升溫。不少企業翻回頭重新布局,此時,蘑菇車聯已經跑在了前面。“20個試點城市的項目,我們幾乎都有參與。”萬如頗為驕傲地說。
在堅守中,公司同樣積極擁抱端到端、大模型等新技術,研發了全球首個能夠深度理解物理世界的垂直大模型MogoMind。它通過深度整合路側傳感器、車載終端、交通攝像頭等各類數據,形成對交通環境的全局感知、深度認知和實時推理決策能力,推動交通系統從“單點智能”邁向“全局智能”。未來,這張融入AI新技術的智慧網將不僅服務于車輛,還將服務于城市中更多的智能體。(記者 趙語涵)
早高峰時段的上海市嘉定區街頭,紛繁的人流、車流、非機動車穿行交織。與現實世界幾乎同步,在網絡云端,嘉定區的每個路口、路段都有一個數字版“孿生兄弟”。通過采集車輛、行人、非機動車的速度、位置、行動軌跡等一系列數據,一張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網絡正在為交管部門、自動駕駛公交車、私家車等提供實時信息和科學決策支持。
這張“網”的背后,是一群默默探索的“織網人”。
正如智能手機帶來移動互聯網革命,2015年前后,“車聯網”概念升溫,智能汽車被認為是繼手機之后,又一個可能帶來顛覆性革命的智能終端。
正在一家互聯網大廠任高管的朱磊對這一趨勢頗為敏感,萌生了想要成立一家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想法。2017年,朱磊作為創始人,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萬如作為聯合創始人,在北京成立蘑菇車聯。
車聯網究竟是一張什么“網”?這張“網”最終能發揮怎樣的價值?當時業界尚無清晰定論,但年輕的創業團隊心里有一團火,想要為未來交通和城市需要的智慧網絡找尋一個答案。
創業之初,處處碰壁。智慧交通需要與政府合作,搭建底層網絡的基建投入較大,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很難獲得認同,幾乎每一次與政府部門談項目,業務負責人都要先進行長時間的科普講解。
一次,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不客氣地直言:“我看你們這些公司就是為了賣設備,之前搞智慧城市試點裝了那么多傳感器,最后就是弄個顯示大屏而已,沒啥用!”
面對質疑,萬如靈機一動:“那我們這次搭建一套系統,把能用的舊設備升級,新舊數據納入一起用!”這位負責人一聽,開始有了點興趣。最終,蘑菇車聯拿到了這份訂單。抓住這次機會,公司用采集到的路側數據賦能交管部門和自動駕駛車輛,讓政府看到了數據被激活的效果。
一次次嘗試后,2019年,公司收獲了順義區約7.2公里開放路段以及全部18個路口的智能網聯化改造訂單,這也是國內第一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。
除了設備研發,公司還在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統AI網絡搭建方面深耕多年。漸漸地,從一個路口、一條幾公里的道路,到一個區域,甚至一座城市,蘑菇車聯的智慧交通網鋪展到北京、上海、桐鄉、衡陽等十余座城市,自動駕駛車輛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成都等十余座城市累計安全運行超過200萬公里。
時代大潮滾滾向前,新技術不斷涌現,隨時向在前沿賽道奔跑的獨角獸發出挑戰。近幾年,端到端、大模型等技術讓單車智能發展跑出加速度。車子變得“更聰明”了,還需要費時費力費錢搭建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網嗎?業內爭論聲漸起,不少公司選擇退出或轉向。
“不是不焦慮。”萬如坦言,創始團隊也曾多次為公司的發展方向探討到深夜,但最終還是選擇堅守初心。這份堅守源于對未來發展的科學判斷。“單車智能就好像我們人類司機,即便再聰明,也會有視覺盲區,有可能判斷失誤。”萬如認為,當遇到暗夜中塌陷的高速公路、暴雨中停駐的事故車、深夜因修路設置的臨時路障等極端情況時,智慧交通網是能救命的。
如何吸引已經砸錢研發單車智能的車企繼續選擇接入智慧交通網?蘑菇車聯持續發力。過去,為了讓路側數據能夠低延時傳遞至車端,需要專門建立一條通信通道,但使用這條通道,意味著路側和車端都需要裝配相應設備。“這個錢,目前車企、車主顯然都不愿意掏。”萬如說。
怎么辦?蘑菇車聯嘗試與中國移動合作,利用5G網絡開發新的傳輸方式,同樣實現了低延時傳輸,車輛不用另外加裝接收器就能獲取道路數據,更多車企可以無“門檻”接入智慧交通網。目前,上汽、北汽、比亞迪、理想等車企均進入了蘑菇車聯合作的“朋友圈”。
獨角獸“秘笈”
潮起潮退中堅守初心
未來交通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智慧網絡?“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,我們逐步找到了答案。”萬如說。
這是一張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、能夠實現交通系統全方位智能化感知和實時推理決策的“AI網”。
在一路成長為獨角獸的探索歷程中,“堅守”二字被萬如放在了首要位置。多年創業,行業的寒冬和火熱,她都曾深切感受過。概念形成初期、新冠疫情暴發、單車智能興起,都曾讓車路協同賽道冷卻,退出者甚眾。但蘑菇車聯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斷,默默堅守。
2024年,政策紅利襲來,國家確立20個城市發展車路云試點,行業再次升溫。不少企業翻回頭重新布局,此時,蘑菇車聯已經跑在了前面。“20個試點城市的項目,我們幾乎都有參與。”萬如頗為驕傲地說。
在堅守中,公司同樣積極擁抱端到端、大模型等新技術,研發了全球首個能夠深度理解物理世界的垂直大模型MogoMind。它通過深度整合路側傳感器、車載終端、交通攝像頭等各類數據,形成對交通環境的全局感知、深度認知和實時推理決策能力,推動交通系統從“單點智能”邁向“全局智能”。未來,這張融入AI新技術的智慧網將不僅服務于車輛,還將服務于城市中更多的智能體。(記者 趙語涵)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9978217.cn/v-146-1039.html車路協同網絡基座落地十余座城市 用AI重塑智慧交通網
相關文章:
全球連線丨在上海松江“遇見”江南,外籍人士感受江南魅力06-11
新店開業發朋友圈宣傳09-06
軟件開發試用期工作總結(七篇)09-09
文藝部年度工作總結08-23
義務植樹活動總結08-16
個人自我鑒定高中07-20
部門負責人工作失職檢討書12-14
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的內容01-07
喜迎元旦廣播稿01-07
垃圾分類廣播稿09-12
同學周年聚會邀請函08-17
初中感受作文400字05-15
寫給楊老師的一封信11-14
“漫畫”老師優秀作文09-29
中秋節賞月的作文09-21
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3-10
教師個人教學總結07-25
《織婦詞》翻譯賞析09-27
開學第一天200字日記09-06